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6%,是梅州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资料图】
从上半年的发展来看,梅州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困难重重,压力不小。能否取得“全年胜”,寄托在下半年的冲刺。
望远才觉天地阔,实干方能破浪行。摆脱落后状态,力争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提档加速,梅州没有别的路可走,唯有实干。
在下半年的发展赛道上跑起来,梅州坚定不移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县域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呈现更多发展亮点,全力冲刺“全年胜”。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黄培强
策划:张盛良
统筹:唐林珍
紧抓机遇
在实干中做大发展平台
前期蓄力,后期爆发,用来形容梅州上、下半年接续奋斗的工作,非常恰当。
7月9日,“梅州综保区—盐田”海铁联运班列在梅州国际无水港成功试运行。当天,载有2个40英尺集装箱的列车从梅州国际无水港鸣笛发出,开往深圳盐田港。
这一试运行的成功,是梅州上半年加快国际无水港建设的成效,是下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力。
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海铁联运班列试运行成功,实现了盐田港港口功能前移,为梅州国际无水港开通运营后常态化运行“梅州综保区—盐田”海铁联运班列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为梅州及周边地区进出口企业打通了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
在区港联动、海铁联运的加持下实现协同发展,梅州进一步扭转对外开放劣势,苏区“融湾入海”迎来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机。
发展机遇是转瞬即逝的,机遇带来的“蝴蝶效应”却是可以持续的。
上半年,梅州紧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省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广州对口帮扶合作等系列政策红利,推动综保区、国际无水港、广梅产业园、8个县(市、区)工业园等一批发展平台建设。
延续系列政策红利,梅州下半年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仍需放在发展平台上,做大发展平台,以高水平发展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举全市之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梅州,对于发展平台建设可谓不遗余力。
具体来说,便是高水平建设融湾合作发展平台,建好10个省级产业园区,以“一区多园”模式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高水平建设运营梅州综保区、国际无水港,规划建设广东省城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心区,拓展产业和城市发展新空间。
“在主平台范围内规划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谋划建设‘飞地园区’‘反向飞地’,力促梅州高新区和梅州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吴特宏在谈及融湾入海工作时,对梅州发展平台如是介绍。
在实干中做大发展平台,梅州围绕产业园区发力,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平台。
作为梅州承接广州产业转移的主要园区,广梅产业园现有企业146家,2022年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同比增长25.8%。
“新一轮广州对口梅州帮扶工作将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和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机遇,深研细照《梅州方案》,全力推动梅州高新区升级。”广梅指挥部(第四轮)指挥长张文杰表示,对口帮扶工作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谋划推进梅州现代化建设,在抢抓机遇中进一步助力梅州增动能、激活力、补短板,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在实干中做大发展平台,梅州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加快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海珠(丰顺)产业园的企业服务专窗里,工作人员正给办事企业介绍惠企政策,指导办理相关事务。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企业干,态度好、速度快、温度暖,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稳发展,让项目迸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海珠(丰顺)产业园建设优化,与政务服务争速,与高质量发展争速。
客观来看,梅州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其他地区也在迅速发展,梅州需要在新兴产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竞争力度,争取更多的优质资源和投资项目,需要有更大的发展平台。
帮扶力量加持,内生动力不断激活,梅州做大发展平台,已经成为一场自我加压的高质量发展接力赛。
破解难题
在实干中做强县域经济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预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增9.3%,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以来,梅县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梅州县域经济的韧性可见一斑。
十个指头弹钢琴。上半年,梅州8个县(市、区)以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但不能忽视的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体量小是梅州基本市情,也是梅州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更是梅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
“推进‘百千万工程’,对梅州来说,除了招商引资,最直接、最快的抓手就是培育发展‘四上’企业。”梅州市“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上,梅州再次鲜明强调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突破点。
上半年,在“四上”企业培育工作中,梅州8个县(市、区)已经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经验。
梅县对全区现有企业、新签招商项目进行逐一摸排核查,建立入库企业提标表、临规企业培育表、新签项目上规表“三张表”,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科学纳统、应统尽统;兴宁提出“合、联、扩、引”四字功夫,精准培育、分类指导。今年以来,兴宁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2023年拟培育“四上”企业共68家,实现“四上”企业20个镇(街道)全覆盖;按照“个转企、小升规”的培育方向,大埔建立起“四上”企业储备库,每月整理汇总和更新企业信息。跟踪监测期间,一旦有企业符合入库条件,则由属地乡镇、科工商务、统计等部门协同做好企业升规引导和服务工作,确保成熟一个、申报一个……
进入下半年,梅州各级各部门更加充分认识“四上”企业对推动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有目标,更有思路。
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梅州各级各部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发展思维谋划全局工作,以产出思维统筹资源要素,以用户思维优化营商环境,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全力支持、培育和引进“四上”企业,千方百计壮大县镇村经济。
7月,《梅州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印发,为梅州下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了方向。
《方案》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壮大县域综合实力,让县域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把县域发展的短板转化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按照《方案》,2023年,梅州将组建县域经济专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启动实施创先、进位、消薄行动,开展县域经济品牌创建和改革创新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一工作将成为梅州下半年经济发展的重点,需要不断发力,不断破题。
做出成效
在实干中做优营商环境
“快捷且高效。”这句对梅州营商环境的评价,记者在日常采访群众和企业时最常听到。简单话语的背后,是梅州对优化营商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若优化营商环境有时态,永远都是进行时。
经济发展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梅州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全面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工作,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营商环境。
上半年,梅州刀刃向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与信心,以营商环境更优化解发展之忧,对照企业和群众期盼,对标一流和先进地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赋能为牵引,以干部作风大转变、工作效能大提升,推动工作任务大落实、发展环境大优化。
上下半年交替之际,梅州更是动作频频。
6月15日起,梅州市级政务服务1454个事项将实行“极简办”,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高频民生服务等四大重点领域审批“极简”改革,围绕“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要求,实施即来即办、不见面审批、自助办、免证办、一件事一次办、融合办等6种办理形式。
“极简办”仅实施一个多月,众多市民好评不断。
“之前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需要好几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现在3个小时内基本可以办结,非常方便。”市民钟女士说,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让她真切享受到了“只跑一次”的高质量服务。
“现在承诺3个小时内出证,电、水、气可以同步过户,市民可以在网上自助缴纳税费,办完过户后只需再回来一次领证。”工作人员说。
“极简办”只是梅州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梅州持续发力,多策并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市营商环境监督员、市政务服务监督员受聘上岗,印发《梅州市营商环境通报制度(试行)》《梅州市推行政务服务“极简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全市政法系统服务保障梅州高质量发展27条措施》,启用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厅,开设惠企政策兑现窗口……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共纳统招商引资项目107个。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一个个为梅州营商环境的点赞,一次次群众满意的评价,都是对梅州追求营商环境制度更优、作风更优、举措更优的鼓励与推动力。
发展是大道理、硬道理,特别是对梅州来说,发展不足是最大的实际,更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抓大发展。
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正在着力推进,这些都需要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支撑。
坚持抓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可以看见,在下半年经济发展赛道上,梅州正用“实”的行动、“抢”的精神、“盯”的劲头,抓住机遇,抓住合作,抓住项目,用好的营商环境,承接好的发展项目,书写苏区振兴发展新篇章。
相关
《2023年梅州市“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方案》出台
挂点服务企业
凝聚发展合力
7月24日,梅州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印发《2023年梅州市“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方案》(下称《方案》),这是梅州优化营商环境、力拼经济增长的又一具体而有力的举措。
《方案》明确,2023年梅州市“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重点对1685家企业实行市、县(市、区)、镇三级干部挂点服务。其中,市领导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班子成员原则上根据挂钩联系县(市、区)分工开展挂点服务,每名干部挂点服务2家“四上”企业(培育);其余“四上”企业和“四上”培育企业由各县(市、区)、梅州高新区负责安排干部挂点服务,做到企业挂点服务全覆盖。
《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行“一起益企”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和“3+5”服务专项行动,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健全企业帮扶制度,落实惠企政策宣贯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全力建设“投资兴业、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通过大力推行“一起益企”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和“3+5”服务专项行动,进一步找准和破解企业发展痛点、产业发展难点、营商环境堵点,以更大范围、更加精准、更高效率的联企服务,为企业送上“及时雨”,助解企业燃眉之急,将暖企惠企行动真正落到实处、细处,助力梅州交出优化营商环境“新答卷”。
此外,《方案》还要求挂点服务企业深入掌握实情,建立企业档案,“一企一档”,全面熟悉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动态,每月至少走访了解一次企业情况;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企业突发的停产或事故、项目重大进展、因故延期建设投产等重要情况,及时掌握了解和协调服务,并第一时间向上报告。要着力解决问题,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在生产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企业问题诉求解决台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全流程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并逐项跟进解决落实,确需市级层面协调或督办解决的事项,及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政策宣贯,加强对惠企政策的梳理宣传,提高知晓率,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全力助企纾困。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梅州市不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紧紧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用户思维”,在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中主动对标先进地区,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