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28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刘欣怡)创新的“火花”,在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科技园里持续迸发,南山不仅孕育了腾讯、迈瑞、中兴、大疆等民营企业巨头,也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个科技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
改革开放后,在经历了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后,深圳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已满足不了新时期工业及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向发达地区学习,成了探索改革发展新方向的必经之路。美国“硅谷”、英国“伯明翰科学工业园”、日本九州“硅岛”等世界顶尖的科技产业园区在此时进入大家的视野。
“这些顶尖科技工业园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划出一定的区域,重点发展最新的工业技术和新兴产品,集中一批高级科技和经济研究人才,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业公司与厂家等多方力量,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新体制,为工业现代化服务。”出生于1936年的陈汉欣,1984年从中国科学院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带领三人专家团队参与深圳科技工业园的选址与规划工作。
1985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在如今深圳高新区北区3.32平方公里的部分兴办深圳科技工业园。同年6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组建了中国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以保证科技工业园目标的实现和园区规划的实施。同年7月30日,在深南大道西段一片丘陵山坡上,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和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等挥铲扬土,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科技园区举行奠基典礼。
深圳科技工业园发展初期,仅用两年时间,就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合作建立了高科技企业20多家(包括中外合资企业10家)。1996年,经当时的国家科委批准,包括科技工业园在内多家工业园整合升级成面积为11.5平方公里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不断升级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业者前来,联想、长城计算机、爱默生、康泰、IBM等一批高新企业的高新项目落户到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兴、华为等本土公司也在科技园内相继成立。
深圳科技工业园用40年时间,不仅完成了自身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型、服务型、智慧型园区的发展转变,也见证了深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发展历程,更是为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套独有的“深圳样本”。
标签: